Tags:公屋輪候 未補地價居屋 租置屋邨 白表 上車置業
基金建議推出「租置計劃2.0」,市民入住公屋後按需要可租可買;而政府售樓後「鎖定補價」,即使日後物業升值,補價亦不會隨市價增加,幫助低收入人士置業脫貧,分享經濟繁榮。基金針對資助房屋流通率低,建議放寬租賃及轉讓限制,例如允許未補地價居屋業主,將單位租予公屋輪候冊及白表家庭,以便短期緩和單位短缺。
全面開放資助房屋二手市場
基金亦建議全面開放「白居二」市場,由限額制放寬至所有白表家庭均可在第二市場購買未補地價單位。同時所有未補地價的資助房屋業主,皆可在第二市場放售單位,以及轉購另一個未補價單位(大換細或細換大均可),至於「先沽後買」或「先買後沽」則可按情況處理,例如為免長者「樓換樓」不斷搬屋,應容許「先買後沽」。
至於入息「超標」未能申請居屋的青年,政府可考慮每年抽兩成賣地收益,用作「首次置業免息貸款」。基金推算政府2019/20可抽242億元,協助約萬個申請。基金研究委員會成員廖柏偉建議,40歲以下青年,單身月入4萬元或以下,家庭月入8萬元或以下均可申請,申請者需自行負擔一成首期,單位價格以800萬元為上限,除一手亦須包括二手市場,以免因只涵蓋一手樓惹來利益輸送的質疑。
資料來源:www.am730.com.hk